會計成本計算的十大方法

發表于: 2019-06-28 16:11 瀏覽:0

1.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不再單獨設置,而是合并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是按產品設置明細賬,而是按原材料、工資福利費用、電力(燃料動力)、制造費用等幾個二級科目設置明細賬。是直接設立來收取主要費用的。

2.由于中小五金企業車間的劃分不明顯或雖然明顯,但轉移程序不完善,制造成本科目沒有按車間分類賬,還有機械材料、維修成本、折舊等幾個次級子科目。都是直接設立來收取車間費用的。同時,由于中小硬件企業的管理者更多地參與生產管理,因此沒有必要為這種與生產相關的差旅費和不太多也不太多的辦公費用設立制造成本——辦公目的。差旅費和其他二等科目。而是直接計入行政費用。月末,制造費用不會先分配,而是在轉入生產成本賬戶后統一分配。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只有幾種比例較大的產品作為原材料,由于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成本,可以減少工作量,起到避稅的作用。

4.月底處理掉未使用的原材料:如果價值較低,可以放入當月。如果該值相對較高,將計為下個月(假材料退貨)。

5.報廢損失僅進行管理,不單獨核算。

6.如果在管理或生產技術上很有必要,設置一個自制的半成品科目,否則就不會設置。

7、不位于產品主題中。生產成本賬戶的月末余額是其成本。

8、不設立低值易耗品,直接記入制造費用——機器材料或修理費用明細科目,同時對管理需要進行設備審核;如有必要,也可采用一次性攤銷法,在入賬的同時進行分配。

9.關于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固定年限計算,這樣可以免去納稅調整的困難。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參照金融制度的規定。

10.建議使用定期庫存系統來計算產品構成中比例小、數量大的庫存的實際月消耗量。


 

歷史文章